什么是“球盲”?判断球盲的标准和错误观念

2025-10-05 15:22:59

足球作为世界第一大运动,足球爱好者这个群体里也是十分鱼龙混杂的。作者从06年世界杯凑热闹开始看球,后期经历过很长一段时间“把足球当偶像剧看”的过程,再到后来进入地方足协工作,通过外教的引导对足球有了更深入的认知……这一路走来,恰恰经历的就是从球盲到对足球略知一二的过程。

世预赛输给越南之后,范志毅2013年国足1-5泰国赛后的采访视频再度爆红网络。但是众人关注的焦点更多在恶搞赵鹏上面,而忽略了范志毅一句最关键的言论:

把足球的这个理念先搞懂。

到底足球是什么理念?判断一个人是不是球盲有哪些标准?不妨将正确和错误的判断方式进行一个对比。顺便下沉也跟您盘一盘做体育自媒体这些年收到的一些奇葩评论。

×错误标准1:不认识哪位球星就是球盲

这是最荒谬的一个理论。在中国民间经常有人以看球资历老自居,认为自己听过宋世雄的解说,能把七八十年代踢球的老球员名字如数家珍地报出来,甚至把一些名气不大的球员名字也提出来。而他们的理论是:

你不知道这些名字,我知道,那么你就是球盲。

可以明显看出这是游离于足球理念之外的一大“神论”。这样想的人,无异于将足球员的优先级置于足球运动之前,仿佛在他看来是先有的球员,随后才有的足球运动发展,这是一种本末倒置。

√正确标准1:真正球盲最热衷的3个内容实际上,但凡看到很多把以下三个内容挂在嘴边的人,大概率是真正的球盲。

事物的逻辑可以分为底层和表象,而“球盲”二字顾名思义,他对于足球的理念是盲目的,是不知所云的,因此球盲可以掌握的事物逻辑只能是停留在表面的那一部分,而不是底层的那一部分。停留在足球表面的有三项:比分,排名,球员身价。

这3个内容是球盲最喜欢拿来说事的依据,但是深入探索一下,这3项哪个都经不起推敲:

比分

可以反映出球队的实力,但是如果所有比赛的比分都能100%反映出球队实力差距,那“冷门”这个词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呢?足球的魅力恰恰在于其不确定性,强队也完全有可能输给弱队;

排名

这是球盲更喜欢提起,但却更加荒谬的一个依据。诸如世界排名第一的比利时队,常常在大赛里“拉胯”;还有很多人喜欢说法甲欧战积分不如葡超,是第六大联赛。实际上从比赛的观赏性,技战术角度和商业价值来看,葡超和法甲的差距完全不是积分可以反映出来的。

球员身价

这更是让人啼笑皆非的一个经不起推敲的依据。球员的身价几乎世界足球媒体全部依赖于一个叫transfermarkt的网站,中文被称为德转。而德转的数据怎样得来的?同样是有血有肉的人类经过多方面考量估计出来的!这里面还包括了年龄和商业价值等等方面,完全拿德转身价来衡量一个球员比另一个球员技术更占优势,这是非常武断的。

×错误标准2:解说评论不好就是球盲还有很多人将足球评论嘉宾的表达能力与对足球的认知相混淆,反而将一些善于服务观众的足球评论员认为是非常懂球的一类人。

这完全是本末倒置,语言表达能力并不属于对足球认知的一部分;而能否让观众看球的时候舒服,这点也与对足球的理解关系不大。

√正确标准2:专业知识是“球盲过滤器”其实,认为解说评论不好的就是球盲那类人,他自己可能就是真正的球盲。曾经下沉收到过一条非常奇葩的评论:

“那个XX解说非常讨厌,总是讨论阵型什么的。其实真正的好球员踢球根本不需要阵型,在场上完全靠感觉。”写到这里,作者无奈地看着电脑两手一摊……这是什么样的思维才能说出这样的话来?如果阵型没用,中国各个青训机构重金聘请的外教还在不厌其烦地指导小球员无球训练阵型站位,整体移动……莫非这些外教都是傻子?

足球的专业知识,就是过滤球盲的最大法宝。那些不断提起身价,比分和排名的所谓球迷,最怕谈论的就是足球场上的内容,因为他们的知识储备不足以应对。回想起作者“把足球当偶像剧看”的那些年,更多关注的就是进球那一瞬间,球员的身材长相,球员的国籍和场外事件,充其量就是再关注一些漂亮的过人动作……

而这些,与足球怎么踢有关吗?

结语学习是悖逆人性的,而懒惰是人的天性。不是哪个热爱足球的人都愿意牺牲自己的时间去了解足球的基本理念,更多的人将其作为一种茶余饭后的消遣,但又气不过自己知识储备少,因此将一些表象的东西作为依据夸夸其谈,久而久之就变成了球盲。

2022年了,还有人认为脚下技术够好,单凭一个人的力量就可以战胜11个人的球队;

2022年了,还有人认为足球是一帮莽夫拼身体的运动,都练成健美运动员就可以战无不胜;

尽管互联网上充斥着大量真真假假的足球内容,但是如果真的不想做球盲,应该遵从奥卡姆剃刀法则,筛除那些无效的信息,去获取真正有料的内容,搞懂足球的理念,做个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球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