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新西兰的幼儿老师给我们讲了这样两个真实的故事 - 新闻中心 - 海天师雨幼儿园官方网站,海天师雨欢迎您!
简介 / INTRODUCTION
海天师雨创想艺术部致力于2岁以上各年龄阶段孩子的美术教育研究工作,是专业的幼儿及少儿研究美术基地。我们通过孩子发展的特点让美术与其他学科整合设计出了丰富多彩的课程及游戏活动。透过创想艺术教育洞察孩子内在的灵魂、探访孩子幽微的心灵… 【更多】
教师感悟 / WRITING
新闻中心 / NEWS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返回
一位新西兰的幼儿老师给我们讲了这样两个真实的故事
  外界传输给视觉神经多少信息,视觉神经就从记忆储存和想像力中反馈回来多少信息。我们的视觉神经不是集中一团,而是分散在大脑各处,各司其职:主管静物、运动、物品、人脸、形状、颜色,等等,是不同的区域。(我们的记忆也并非集中在一个地方,像放电影那样清晰可见历历在目,也是分散在大脑各处,由神经递质将其统合起来,因此,记忆的质量与情绪息息相关。)
  因此,我们应该尽量避免过早让孩子看平面的、静止的、文字的东西,而是应该让孩子多接触立体的、运动的、丰富多彩的各种景象和人物。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够储存足够的记忆,才能够开发足够的观察力,才能够锻造足够的想像力。
  一次去外地讲座的时候,听当地主办人说,他们曾经请到一位教育专家来给大家宣讲怎样让孩子早认字。专家说,“你抱着孩子,窗户外边能看见远处的山,墙上贴着一个‘山’字,你给他看哪个?不要给他看远处的真山,那没什么意思,就给他看墙上贴的那个‘山’字,告诉他那就是山,给他念,几次过后他就认识这个‘山’字了。”
  的确,这样做会很快让孩子认识“山”这个字。但是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孩子知道“山”字怎么写了,但他知道“山”是什么吗?他对山的认知是一片空白,那么单纯认识“山”字又有什么意义呢?
  如果换一种方式,我们带着他去爬山,让他通过亲身体验,感知山的模样、山的高度、山的颜色,看到山上的树木、花草,闻到山里泥土的气息,听到山中鸟儿啾啾、小溪潺潺,触摸到山的植被、石子、土地,爬山的过程中流汗、喘息,登上山顶后俯瞰山下景观、眺望远方地平线,一句话,用全方位的感官去了解山。等到他准备好了认识“山”这个字的时候,他全身的器官都帮助他回忆起山是什么,他记住“山”这个字,以及一切跟山有关的文字和信息,还会费劲吗?
  同样的,当孩子积累了足够的人生素材之后,让他去认识常见常用的字,他会心甘情愿地去学习。而如果我们剥夺孩子体验生活的机会,用枯燥无味的识字侵占他们探索世界的时间,学习于他们来说,不啻于一件苦差。开始的越早,厌学的越快。
  
成果展示 / PERFORMANCE